1.建议配比。
①压浆剂:水泥=10:90。
②水:压浆料(压浆剂+水泥)=28:100。
2.性能要求。
压浆混合料浆液性能的技术要求见表1。
表1后张法预应力孔道灌浆浆液性能技术要求。
项目性能要求检验方法。
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、凝结时间、稳定性检验方法(GB/T1346)
凝结时间(h)初凝≥5。
终凝≤24
初始流动度(s)(25℃)为10-17。
30min流动度为10-20。
60min流动1025。
泌水率(%)24h自由泌水率0。
3h钢丝间泌水率0。
压力泌水率(%)0.22MPa(孔道垂直高度≤1.8m时)≤2.0。
0.36MPa(孔道垂直高度>1.8m)
自由膨胀率(%)3h0-2。
24h0-3。
充盈度合格
抗压强度(MPA)
3d≥20
7d≥40
28d≥50。
抗折强度(MPA)
3d≥5
7d≥6
28d≥10。
钢筋锈蚀无锈蚀混凝土外加剂
施工工序
(1)准备压浆。
①材料
1.根据施工现场试验室灌浆剂使用说明书的要求,将灌浆剂、水泥、水混合试配。各种材料的称重(均以质量计)应准确至±1%;浆液的性能应符合表1的要求,方可用于正式灌浆。
2.水泥应采用性能稳定、强度等级不低于42.5的低碱硅酸盐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。
泥浆的性能要求应符合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》(JTG/TF50-2011)。
3.压浆剂应与水泥具有良好的相容性,且不得含氯盐、亚盐或其他对预应力有腐蚀作用。
腐蚀性成分。减水剂应采用高效减水剂,并符合现行标准GB8076中高效减水剂一等品的要求,其减水率不应小于20%。
4.压浆剂中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应为一级粉煤灰、磨细矿渣粉或硅灰。
5.水不得含有对预应力筋或水泥有害的成分,每升水不得含有500毫克以上的氯化物。
氯离子或其他有机物应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清洁饮用水。
6.膨胀剂应为钙矾石或复合膨胀剂,不得使用以铝粉为膨胀源的膨胀剂或总量超过0.75%的高碱膨胀剂。
7.压浆材料中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.06%,比表面积应大于350m2/kg,
三氧化硫含量不得超过6.0%。
②孔道
抽芯形成的孔道应清洗干净,使孔壁完全湿润;必要时,金属和塑料管道应清洗附着在孔道内壁上的有害材料。对于孔内可能出现的油污,可用已知的中性洗涤剂或皂液对预应力筋和管道无腐蚀作用,用水稀释后冲洗;冲洗后,应使用无油压缩空气吹出孔内所有积水。
③设备
A.制浆机的制浆数量、质量、效率应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。
机械搅拌制浆机:转速不应小于1000r/min,搅拌叶片的形状应与转速相匹配,叶片的线速不应小于10m/s,更高线速应限制在20m/s以内,并应满足在规定时间内搅拌均匀的要求。
剪切泵式制浆机:转速应为1440r/min,并应能满足在规定时间内搅拌均匀的要求。
B.用于临时储浆的储浆罐也应具有搅拌功能,并应设置网格尺寸不大于3mm的滤网。
C.灌浆机采用活塞式连续作业灌浆泵,压力表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.1MPa,更大量程应使实际工作压力在25%~75%的范围内。孔道灌浆不得使用风压灌浆泵。
D.真空辅助灌浆工艺中使用的真空泵应能达到0.10MPa的负压。
(2)浆液制备。
①加水:将预定的全部搅拌用水量一次性加入机仓,然后打开制浆机。
②添加灌浆材料:依次缓慢。将所有灌浆剂均匀添加到仓库。水泥或预混灌浆剂与水泥混合物的添加时间应为5~6min。
③搅拌:均匀搅拌4~5min,当浆液均匀。无颗粒,无离析,可终止搅拌。
(3)浆液储存。
①排浆:打开排浆阀,将制备好的浆体排入储浆灌浆中,或将旧的制浆机作为储浆罐。
②动态储浆:打开搅拌机,继续搅拌制好的浆体,保持流动。
(4)压浆
①在将浆液压入梁孔之前,应先打开浆液泵,使浆液从浆液喷嘴排出一点,以消除浆液管道中的空气、水和浆液。当排出的浆液流量与搅拌罐中的流量一致时,可开始压入梁孔。
②灌浆时,曲线孔和垂直孔应从更低点的灌浆孔压入;结构或构件上下分层设置的孔应按下层后上层的顺序灌浆。同一孔道的灌浆应连续一次完成。灌浆应缓慢。均匀进行,不得中断,所有更高点的排气孔应逐一打开关闭,使孔道内排气畅通。
③浆液自搅拌至压入孔道的持续时间不得超过40min,使用前和压注过程中应连续搅拌。因延迟使用而降低流动性的浆液,不得通过加水增加流动性。
④对于水平或曲线孔道,灌浆压力应为0.5-0.7mpa;对于超长孔道,更大压力不应超过1.0mpa;对于垂直孔道,灌浆压力应为0.3-0.4mpa。灌浆充满度应达到孔道另一端饱满,排气孔排出与规定流量相同的水泥浆。灌浆出口关闭后,应保持不小于0.5mpa的稳压期,稳压期应保持3-5min。
⑤采用真空辅助灌浆工艺时,灌浆前应对孔道进行抽真空,真空度应稳定在-0.06~-0.10MPa范围内。真空度稳定后,应立即打开孔道灌浆端的阀门,启动灌浆泵进行连续灌浆。
⑥灌浆时,每个工作班应制作不少于3组尺寸为40mm×40mm×160mm的样品,标准养护28行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,作为评价水泥浆质量的依据。
⑦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温度和环境在灌浆过程中和灌浆后48小时内不得低于5℃,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,并按冬季施工要求处理。引气剂可适量混合在浆液中,但不得混合防冻剂。当环境温度高于35℃时,灌浆应在夜间进行。
⑧灌浆后,应通过检查孔对灌浆的密实性进行抽查,如有不实,应及时进行灌浆处理。
⑨孔道灌浆应填写施工记录。记录应包括:灌浆材料、配合比、灌浆日期、搅拌时间、出机初始流量、灌浆温度、环境温度、稳压压力和时间。真空辅助灌浆工艺的时尚应包括真空度。